第一節 「東洋協會」奠定開南的房角基石

「東洋協會」原名「臺灣協會」

「東洋協會」原名「臺灣協會」,創立之始,特邀曾擔任臺灣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中將(註一)為協會之「會頭」。桂氏任會頭時特別強調:「臺灣協會」必須迴避一切政治,它的創會主要目標必須是在殖民地的實業發展上。

 


臺灣第二任總督桂太郎中將,也
和臺灣商工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

 

當時「臺灣協會」綜理的會務主要有:
1. 派遣視察員,了解臺灣當地的實情。
2. 收集臺灣的產品暨臺灣人民最喜愛之日本產品。
3. 協助到臺灣發展的日本人,以及到日本做各項交流的臺灣人。
4. 應日本社會之需要,做有關臺灣實業上之 調查暨介紹等。
5. 訓練兩方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
6. 在臺灣設立本會會館,推行相關業務。
7. 舉辦演講會。
8. 監督補助臺灣留日學生。
9. 收集有關台灣之書籍。

從這些會務項目可以了解日本「臺灣協會」成立之目的是為了協助天皇,促進日人和殖民地彼此間的溝通,以及增進雙方相互間的福利。


「東洋協會」創立了五所學校
當日本向亞洲進攻的政策日益明確,臺灣之外的朝鮮、滿州也都是他們全力拓殖的區域。於是「臺灣協會」這個半官民組織,基於實際需要,乃變更名稱為「東洋協會」。
 


「東洋協會總部」位於日本東京

 


「東洋協會」延續「臺灣協會」的創立宗旨,主要會務工作為:
1. 視察、明瞭臺灣、朝鮮、滿州等地的實情。
2. 調查臺灣、朝鮮、滿州等地的社會狀況和 各項產業。
3. 培養臺灣、朝鮮、滿州等地從事工商實業 的人員。
4. 發行雜誌。
5. 舉辦演講會。
6. 收集書籍。


由於「東洋協會」創立的宗旨是為了協助發展殖民地的事業,因此培養「拓」展「殖」民地事業所需要的人材也成為該會一項重點工作。東京「拓殖大學」(註二)即因此應運而生。「拓殖大學」成立之始,招收的日本學生都是未來要「服務臺灣的人材」。除了創設日本的「拓殖大學」,東洋協會在亞洲地區先後成立四所「子」學校(分校):
      1.朝鮮漢城的「東洋協會京城專門學校」
2.滿州地區旅順的「東洋協會旅順語學校」
3.滿州地區大連的「東洋協會大連商業學校」
4.臺灣的「東洋協會臺灣商工學校」

  臺灣協會學校
大連商業學校
開南商工

三個學校的校徵,共有「飛揚開展的大鵬羽翼」象徵符碼。


「臺灣商工」的教育目標
東洋協會創設這五所學校,辦學性質雖然各有不同,但卻有共通的教育目標。我們從會頭小松原氏在各分校入學典禮時的入學訓話中,得知其教育目標如下:


開南柔道源遠流長,自日據時代的「臺灣商工」時期起,即是必修的體育科目之一


(1) 注重語言的學習:重點放在學習北平語、朝鮮語、臺灣語。

(2) 注重身體的強壯:在海外異地,必須克服各種困難,所以需要有強健的體魄。

(3) 養成堅忍不拔的精神:能成就大事者 ,必須具備堅忍不拔的精神。

(4) 守規律和重責任:在殖民地的管理, 一定要以身作則,才能獲得殖民的信賴。




「臺灣商工」就是在這樣的辦學宗旨下,於1917年(大正六年)成立,並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局長高田元治郎出任第一任校長。(註三)


註一: 桂太郎總督於1896年6月2日銜命來臺就職,參與無數次戰役,擔任臺灣總督四個多月後辭職。
註二: 「拓殖大學」之創校沿革:先有「臺灣協會專門學校」,之後由於「臺灣協會」改稱「東洋協會」,校名亦改為「東洋協會專門 學校」,最後才定名為「拓殖大學」。
註三: 1917至1927的十年間,臺灣商工校長均由總督府之殖產局局長兼任。至於學校一切校務則由東京大學畢業之佐藤龜久次先生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