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深耕開南的董事會

自民國三十六年王民寧成立董事會襄贊開南商工校務發展以來,歷經十七屆五十七星霜的漫漫歲月。「開南」因應潮流趨勢,能由商工單一職業學校,轉而成一既各自獨立、卻又彼此血脈相連的「開南學園」,歷任董事的辛苦擘畫耕耘,居功厥偉。

開南校友最驕傲的是開南是開南人的開南,她不屬於某一家族企業或某一宗教,這是因為組成董事會的成員幾乎全是開南校友。董事們以「一日開南,終身開南」信念,無私奉獻所能,貢獻母校,他們或默默以金錢相助,或勇敢發出諤諤之論鞭策母校之進步。他們在社會各有輝煌成就,不辱開南師長的栽培,因此這一章節特表列歷屆董事芳名錄,並將「校友通訊」曾刊載之董事略做編錄,希望藉由扉頁的傳頌,勉勵開南後學。

由於校友通訊資料有限,因此未能遍及之董事先生們多有,希望未來能陸續增補。


賴森林董事—臺灣商工七期商科校友

原籍臺中豐原人。臺灣商工七期畢業生。他是臺灣光復後的礦業鉅子。由於賴董事家境並不寬裕,因此自母校臺灣商工商科畢業後,他一心一意經商,期間他充分發揮自立自強的「開南精神」。他是從開設一個簡陋的「炭坑」起家的,經過數年努力經營終於成為煤礦大王。賴董事在商場辛勤積蓄,經濟基礎鞏固後,即轉入政場,曾擔任臺灣省第一、二、三屆省議員及臺灣區煤礦公司理事長等職。

賴董事擔任省議員期間,對母校校務備極關心,並經常以老學長身份,提拔開南後進。


陳珠坦董事—臺灣商工工科十三期校友  

陳董事早年有「臺灣磚瓦霸王」之美稱,他經營的海山磚瓦公司,平均每天生產紅磚高達四十萬塊,規模是本省最大的,而產量也是本省最多的。這在光復後凡事都得靠人力的生產環境,可說是「磚瓦奇蹟」。他的磚瓦場在鼎盛時期提供二千多個就業機會,他是臺灣商工工科十三期校友,他經營的磚瓦公司,不但對建設方面及民生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他對教育及社教方面也頗肯解囊出力。


李新運董事—臺灣商工商科十二期校友

李董事是臺商十二期校友,民國二十一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任職於當時臺灣三大營造廠之一的「光智商會」;由於李董事做事認真負責,甚受上司器重,不久即升任屏東分廠經理。民國四十年自創「百興營造公司」,一股老開南人的精神,他始終堅持正派經營,以誠實服務、品質第一為經營理念。李董事在經營事業之餘熱心公益,對母校的教育事業尤其關注;民國六十八年,以其在營造界之服務精神承建本校行政大樓、學生活動中心、 PU 操場、跑道等工程,施工品質之優良,至今仍經得起考驗,令人讚賞。待人誠懇,為人豪爽,李董事培育後進更是不遺餘力;民國七十四年病故美國後,家人感念李董事生前熱愛母校,因此由他的女兒(曾任教本校的李碧玲老師)代表,捐出二百萬元成立「李新運獎學金」,希望能延續李董事對母校始終如一的愛護之情,嘉惠母校的後學。


李炳盛董事—開南商業一期校友

出生於臺北縣蘆洲水湳村的李炳盛,畢業於早期的臺灣商工,和那個時代許多打赤膊嬉戲的小孩一樣,過著是農家生活不易的日子。開南商業畢業後,繼續就讀臺大法商學院,後進入日商的三井貿易公司工作。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一度被調往緬甸等地;臺灣光復後從事羽毛貿易工作,而闖出個人一片天地。經商有成的他,於民國三十六年步入政壇,獲薦為第一屆蘆洲鄉民代表;四十八年當選為臺北縣議員;五十二年起連任四屆省議員;六十九年擔任第一屆增額監察委員。

李董事最為人稱道的大概是由他一手打造的「客運王國」。他於民國六十年起獨資經營三重客運;直到民國七十八年,出任首家民營國道客運「統聯客運」董事長。他不僅是臺北民營客運的龍頭,他經營的客運事業還是「臺灣客運發展史」最重要的一頁活歷史。

李董事的事業跨足兩岸,好學的他仍然勤於學習英語,每周一、三監察院的英文班,他總是按時報到,沒有輕易放下書本。


陳文祥董事—開南工業一期校友

曾經擔任臺北市政府副秘書長、臺北畜產運銷公司董事長等公務要職的「和新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陳文祥,是開工第一期畢業生。陳董事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擔任了臺北市先後五位市長的重要秘書工作(李登輝、邵恩新、許水德、黃大洲、吳伯雄)。期間他因著開南校友身分,擔任「開南校友府會聯誼會」的市府聯絡人。

「開南府會聯誼會」大約成立於民國七十年前後,因為當時市議會有八位議員是開南校友,市政府各局處的重要幹部也有二十多位,基於本是同根生,於是由陳董事擔任府方的聯絡人,議會一方則由莊阿螺議員負責,府會關係融洽,「開南人」功不可沒。

陳董事在校期間成績優異,連續三年擔任班長,考試成績都是班上第一名。畢業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建築,學成回國後又進臺大研修土木,歷任曾文水庫工程局副總工程師、副局長、局長及臺灣省水利局局長等職務,對臺灣水利工程建設貢獻卓著。

陳董事以自己的經驗建議學弟妹,凡事只要下定決心,堅持做下去,一定可以嚐到成功的果實。


許常烈董事—開南商業二期校友

來自彰化鹿港小鎮的許校友畢業於開南商業學校第二期,畢業後,由學校老師推薦,前往日本慶應大學深造,回國後服務教育界,為淡江大學教授。他對開南的校務發展方向,一直賦予相當多的關注。參與董事會期間,以其在教育界之豐富經驗,提出許多精闢意見,促進開南升格之理想實現。

他說,當前臺灣的教育已經進入極度競爭的時代,因此開南應該「捨短取長」,徹底改革,才有生存的空間,並獲得生長茁壯的機會。在開南管理學院方面,因為是一所新設的學校,所以必須思考研擬出一個最佳的策略和正確的定位,以一個充份反應社會需求建立一個品質優良、有特色的學府自許,絕對不能與社會和企業界脫節。

他相當認同「至誠、卓越、自由、豪邁」的開南傳統精神;一再表示,開南已經擁有的良好基礎,分布工商企業界的校友們,許多都是社會精英,學校主事者應該敦請他們,做為學校科技管理發展方面的諮詢顧問,不定期回校傳授科技專業課程,促進理論與實務一貫性,並藉以建立學生實習和未來就業的途徑,這對校務長遠發展以及同學的學以致用都將是雙贏的局面。


李重耀董事—開南工業三期校友

出生於嘉義新港,畢業於日據時代的開工建築科,二十歲開始接觸建築界。畢業時他在日本老師荒井先生引介下,進臺灣總督府營繕科擔任技術員。光復後,成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即後來的臺灣省政府)營建局技士,民國四十七年,成立李重耀建築師事務所至今。

李董事從事建築設計,期間長達六十年,都做相關於古蹟修復與傳統廟宇建造工作。包括總統府建築修護、林安泰古厝搬遷、興建臺灣民俗村,以及監察院、立法院的修護工作,都在他的手中完成。《臺灣傳統建築術語辭典》即是他用五十年時間,累積點滴經驗編輯完結的。這種對專一領域的執著,讓李重耀獲頒第三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的公共服務獎,並在民國九十二年獲頒「臺北文化獎」,有「國寶級建築師」之美譽。

李董事為了開南升格之事,自民國四十六年起,陸續在校友通訊上大聲疾呼,希望獲得校友們熱烈響應,前後四十五年,心志不改。開南管理學院創辦成功是他最感欣慰的。李董事功成身退,離開董事會仍心繫開南,目前擔任「開南學園校友聯盟」會長。


莊阿螺董事—開南工業五期校友

對開南升格為大學院校一直都無私的盡所能出錢出力的莊阿螺董事,應該是許多開南後學該感恩銘謝的。他處事充滿另種開南人的獨特草莽個性,勇敢率直。曾擔任過陽明山瓦斯公司董事長、臺北市警察局義警大隊長、臺北市民眾服務社理事、中華民國公用瓦斯協會常務理事、陽明山局農會理事長等職務。

莊董事於民國三十二年就讀本校土木科,頂著日本軍帽,背著背包,綁著小腿上學的開南生活,影響他日後的大半人生。個性積極、勇於接受挑戰的他認為,擔任開南的「行軍團」團長,不僅鍛鍊他強健體魄,而且也培養他日後的領導能力,建立了自己樂於服務人群的信念。三年開南,給他是豐富的「一世人」。

民國四十五年,二十七歲的莊董事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順利當選士林鎮農會及陽明山農會理事長,前後共連任四屆(十五年)。民國五十六年挾著自己豐厚的人脈資源,連續膺選第一屆至第五屆的臺北市市議員代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他說他一直本著開南「至誠」校訓做人、做事,因此事業穩固,並獲民眾的支持與信賴。


許新枝董事—開南工業六期校友

許新枝董事當年報考機械科的理由是因為戰爭非常激烈,要造軍艦、造飛機、造武器,學機械的人最吃香,所以家人支持他報考機械科,而且還是高分錄取。住在桃園的他,清晨五點起床,步行三十多分鐘路程到火車站趕搭第一班到台北的火車。高二時,擔任學校第一屆的自治會會長。

許新枝董事回憶高三到瑞芳青洞坑去實習的經歷,他說那一家工廠叫「臺陽煤礦」,規模相當大。初次實習的小夥子,首先要到煤礦裡去檢查機器,煤礦基地很深,往下要坐電纜車,一直下去大概一千多公尺,然後有很多分道,在裡面只能彎著身子走路,看到的工人都是赤裸的全身,還汗流浹背,全身汙黑,讓他體會到原來礦工生活是這麼艱難,激發他更奮發有為的心志。

許董事畢業的成績是全校第一名,並獲得當時的市長獎。


廖聰海董事—開南高商四屆校友

曾擔任開南管理學院籌備處主任的廖聰海董事,於民國三十五年就讀本校初級部商科,前後六年的開南生活,他可以說是戰後第一代的開南人。世居板橋,曾擔任臺北縣議員多年,從政有成。由於他具有民意代表溝通的能力,因此當開南管理學院成立初期,必須解決桃園校地的土地徵收買賣、申請辦更等等繁重庶務時,董事會特別委請他擔任籌備處主任,常駐桃園蘆竹的辦公室,以便及時而有效的解決土地取得問題。

廖董事嫻熟果斷的處事能力,終不負使命,讓開南管理學院順利籌設完成,並於八十九年開始招生。令人敬佩的是,他和諸多早期校友一樣,都具有「事成,功不在己」的豁達襟度。


林榮三董事—開南高商五十三年畢業

號稱是臺灣「一份最尊重臺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先生畢業於本校。 1939 年出生於臺北縣蘆洲鄉下的他,憑藉一股不服輸的毅力,先是經營碾米廠,再跨足建築業,建築界聲聞遐邇的聯邦建設是他個人企業。民國六十四年,林董事投身政治,獲選為立法委員。民國八十二年,他膺選為監察院副院長,卸任後又獲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現為總統府資政。

林校友對母校的熱心,充分體現開南人的海派作風。民國六十八年,當母校新建校舍伊始,他慷慨捐輸一百萬元做為建校基金。對於母校在興學方面有特殊表現時,他也都能適時扮演推手角色,宏揚我開南的美好形象。

林董事目前重心以經營《自由時報》及他手創為臺灣發聲的第一份本土英文報紙《 Taipei   Times 》為主,每天在報社工作十幾個小時。其中自由時報每日發行量一百三十萬份,為臺灣三大報之一;《 Taipei   Times 》(臺北時報)則以「臺灣需要有自己的國際媒體、自己的 Voice !」為既定努力方向,逐步實現本土報業的奇蹟。

 

本校董事會歷屆董事芳名錄
第一屆
36.8.01 ∼ 39.10.31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周延壽 朱昭陽 李好生 賴森林 黃逢春 陳金萬 劉  明 朱江淮  張  園   宋進英 林子畏 
王超英 游彌堅 顏滄海

第二屆
39.11.01 ∼ 42.10.31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周延壽 朱昭陽 李好生 賴森林 蘇薌雨 陳有諒 林世南 朱江淮 陳金萬 簡萬銓 戴榮輝 廖欽福
劉旺才 林劍清
第三屆
42.11.01 ∼ 45.10.31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周延壽 朱昭陽 李好生 賴森林 蘇薌雨 陳有諒 林世南 朱江淮 陳珠坦 簡萬銓 蘇紹文 廖欽福
劉旺才 林劍清

第四屆
45.11.01 ∼ 48.10.31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周延壽 蘇薌雨 陳有諒 林世南 朱江淮 陳珠坦 簡萬銓 蘇紹文 廖欽福 劉旺才 林劍清 黃啟顯
陳啟清 王吳明 高湯盤

第五屆
48.11.01 ∼ 52.04.02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周延壽 蘇薌雨 陳有諒 林世南 朱江淮 陳珠坦 蘇紹文 廖欽福 劉旺才 林劍清 陳啟清 王吳明
高湯盤 周煥璋

第六屆
52.04.03~55.07.14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周延壽 林世南 林劍清 廖欽福 朱江淮 蘇薌雨 劉旺才 陳有諒 蘇紹文 陳珠坦 陳啟清 王吳明
高湯盤 周煥璋

第七屆
55.07.15 ∼ 60.03.02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周延壽 林劍清 廖欽福 陳有諒 朱江淮 蘇薌雨 劉旺才 蘇紹文 陳珠坦 陳啟清 王吳明 高湯盤
周煥璋 許新枝
第八屆
60.03.03 ∼ 64.12.30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林劍清 廖欽福 陳有諒 陳啟清 朱江淮 蘇薌雨 劉旺才 蘇紹文 陳珠坦 王吳明 高湯盤 許新枝
周煥璋 李炳盛

第九屆
64.12.31 ∼ 68.08.30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林劍清 廖欽福 陳啟清 蘇紹文 朱江淮 蘇維霖 劉旺才 王吳明 高湯盤 許新枝 李炳盛 林義盛
王致權 葉金成 林榮三

第十屆
68.08.31 ∼ 71.10.30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廖欽福 陳啟清 蘇紹文 許新枝 朱江淮 蘇維霖 高湯盤 李炳盛 陳有諒 王致權 林榮三 陳芳鑄
林清波 廖聰海

第十一屆
71.10.31 ∼ 75.10.17
董事長
王民寧
董  事

廖欽福 陳啟清 許新枝 高湯盤 朱江淮 李炳盛 陳有諒 王致權 林榮三 陳芳鑄 林清波 廖聰海
王家銓 蔡華山

第十二屆
75.10.18 ∼ 78.10.15
董事長
廖欽福
董  事

林清波 許新枝 莊阿螺 李重耀 曹鴻蘭 李炳盛 林榮三 陳芳鑄 廖聰海 李新運 翁錫輝 陳有諒
簡盛義 陳金德

第十三屆
8.10.16 ∼ 81.10.11
董事長
林清波
董  事

許新枝 莊阿螺 李重耀 曹鴻蘭 李炳盛 陳有諒 林榮三 陳芳鑄 廖聰海 李新運 翁錫輝 簡盛義
陳金德 陳文祥

第十四屆
81.10.12 ∼ 85.01.08
董事長
林清波
董  事

許新枝 莊阿螺 李重耀 曹鴻蘭 李炳盛 林榮三 陳芳鑄 廖聰海 李新運 翁錫輝 簡盛義 陳金德
陳文祥 郭石吉

第十五屆
85.01.09 ∼ 88.01.08
董事長
林清波
董  事

李炳盛 林榮三 陳芳鑄 廖聰海 翁錫輝 李重耀 莊阿螺 曹鴻蘭 簡盛義 陳文祥 郭石吉 陳金德
許常烈 翁俊治

第十六屆
88.03.17 ∼ 91.03.16
董事長
林清波 (88.03.17 ∼ 90.04.19)
董  事

李炳盛 林榮三 廖聰海 李重耀 曹鴻蘭 簡盛義 陳文祥 陳金德 許常烈 顏文隆 翁俊治 許新枝
洪名梓 高敬忠 (88.03.17 ∼ 89.01.31)

董事長
郭石吉 (90.04.19 ∼ 91.03.16)
董  事

林清波  李炳盛 廖聰海 簡盛義 陳金德 許常烈 顏文隆 翁俊治 許新枝 王文卿 游榮輝 王猛男
楊任通 鄭耀福 (89.01.31 ∼ 91.03.16)

第十七屆
 
董事長
郭石吉 (91.11.2093.06.30)
董  事

林清波 許新枝 廖聰海 簡盛義 陳金德 顏文隆 翁俊治 王文卿 王猛男 楊任通 葉明進 劉吉森
謝鴻基 郭明政 (91.11.20 ∼ 92.11.24)

董  事

林清波 廖聰海 簡盛義 陳金德 顏文隆 翁俊治 王文卿 王猛男 葉明進 劉吉森 謝鴻基 郭明政 黃政哲 蔡政憲92.11.2493.06.30

董事長
黃政哲 (93.7.194.11.13)

董  事

林清波 廖聰海 顏文隆 翁俊治 葉明進 謝鴻基 郭明政 黃政哲 蔡政憲 殷武義 簡文豐 江程金 陳純敬 李欽漢(93.07.0194.11.13
第十 八屆
94.11.1497.11.13
董事長
黃政哲

董  事

林清波 顏文隆 翁俊治 葉明進 謝鴻基 蔡政憲 簡文豐 江程金 李欽漢 林德福 黃適卓 黃士杰 殷武義 陳純敬94.11.1496.06.25

董  事

林清波 顏文隆 翁俊治 葉明進 謝鴻基 蔡政憲 簡文豐 江程金 李欽漢 林德福 黃適卓 黃士杰 洪文雄 黃洲富(96.06.26∼97.11.13)
第十 九屆
97.11.14∼迄今
董事長
黃政哲

董  事

林清波 顏文隆 翁俊治 葉明進 謝鴻基 簡文豐 李欽漢 林德福 黃適卓 黃士杰 洪文雄 黃洲富 張建成 黃教庭

 

政府機關(簡任以上)

許新枝
桃園縣長、內政部政務次長、監察委員
陳文祥
臺北市政府副秘書長
鄭茂川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局長
黃  磊
中將副局長
蔣鑫如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局長
張  豐
臺灣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
林福老
臺北縣政府工務局局長
游炳全
臺北縣政府工務局局長
高獻能
基隆市政府工務局局長
林祺達
新竹縣政府建設局局長
范綱紀
新竹縣政府建設局局長
洪名梓
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副處長
許培中
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副處長
林文章
公賣局臺灣菸廠廠長
周輝堂
臺北市政府住福會總幹事
邱坤壽
臺北市議會專門委員
蕭耀章
埔里水利局工程處處長
莊進源
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局長
黃坤榮
高雄市建設局局長

  

金融界(董監事及經理級以上

臺灣銀行

鍾義經、呂清泉、許禮潛、王禮文、張上銘、郭以興、劉英奇、鍾義經

華南銀行

高湯盤、鍾增標、何財生、簡萬銓、陳啟明、王  份、林森烈、陳如群、曹銘顯、張芳鉞

第一銀行

陳啟清、張昭鋒、翁開城、莊  寬、陳泮欽、郭宗桓、鍾奕恭、羅慶拔、劉賢英、陳如群、邱春榮

彰化銀行
吳蕭宏、陳金有
合作金庫

林世南、陳錫龍、陳勝次、謝明勇、黃江泉、林啟川、魏武雄、雷福昌

信用合作社

孫明章、王國培、王聰賢、申瑞堂、王清木、林景盛、陳春貴、林東立、宋佳文、陳謝忠

臺灣中小企銀

范姜新福、王昭雄、徐榮平、廖政治、邱浤章、葉慶仁

土地銀行

王憲章、李世補、賴建邦、林茂男、陳建吉、王政雄、徐仁偉、林永成、何逢浩、高曉博、蕭兆欣

誠泰銀行
洪錦春
華泰銀行

黃植榮、黃清標、陳思欽、李定正、謝文宗

世華銀行
謝遠東、施文貞
寶華銀行
王財旺、許桂林
臺北國際商銀

杜錦榮、林振郎、王時雄、張坤地、劉明助、蕭辛安、王乾金、吳興森、李達和、徐達明、洪世賢、
柯宗耀、楊程超、劉明助

美國花旗銀行
楊鴻游
臺北銀行
周義男
陽信商銀
林振和、張武平、郭文聰
板信商銀
陳宗彥、蕭耀村、簡朝陽

 

民意代表

國民大會
國大代表

王民寧、陳啟清、蘇紹文、蔡重吉、杜文卿、徐鴻進、許志錕

立 法 院
立法委員
杜文卿、林德福、黃政哲
監 察 院
副院長
監察委員
林榮三
李炳盛、許新枝、陳金德、郭石吉
臺灣省議會
省議員

賴森林、李玉泉、李炳盛、林為寬、許新枝、張  富、陳金德、簡盛義、鄭貞德、林鴻基、吳益利

臺北市議會
參議會議長
市議會副議長
市議員
周延壽(改制前)
郭石吉(改制後)
陳錫慶、林全義、駱水源、許振緒(改制前)、王武雄、莊阿螺、王昆和、黃義清、張秋雄、胡益壽、
林鴻基、陳振芳、闕河源、周永吉
臺北縣議會

參議會議長
參議員
縣議員

李好生
林日高、林世南
李炳盛、廖聰海、莊阿螺、林再和、陳金德、簡盛義、林玉生、陳汝淮

高雄市議會
市議員
陳啟清(改制前)
新竹縣議會
縣議員
范增榮
台南市議會
市議員
林全興
彰化縣議會
縣議員
蕭柏舟
南投縣議會
縣議員
張慶重
宜蘭縣議會
縣議員
謝清章
澎湖縣議會
縣議員
林長禮

   

學術藝文界

鄭明祿 基隆中學、豐原高職校長
黃坤洸 臺大物理教授
許常烈 淡江大學教授
黃振榮 美國休士頓大學副校長
王昶雄 臺灣文學家
龍瑛宗 臺灣文學家
林天來 臺大、淡江教授
高敬忠 臺北科技大學教授
莊萬壽 師範大學教授
周慶安 政治大學教授
林秀雄 美國南加大教授
許書璟 穀保、二信、開南校長
丁錦泉 詩詞書法家,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