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Bar
 
綜合高中聯絡信箱

c5015@knvs.tp.edu.tw
   選項職業試探升學輔導就業輔導
選課輔導


選 課 選 組
  高中是個人生涯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同學們經由統整、試探、分化的歷程,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與進路。這不僅關係個人未來升學與就業的方向,也關係個人一生的發展。因此,選課選組是每個高中生必須面臨的慎重決定,是故家長也相當關心孩子們選課選組的課題。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選課選組應考慮的因素。
考慮因素
影響選課選組的因素很多,但綜論來說可分為以下兩個大方向:
一. 個人因素
1.
能力
在面對選課選組時,個人能力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一般所指的能力又可將其分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兩種。「普通能力」就是所謂的「智力」,泛指一般性的、先天性的智能水準。「特殊能力」就是所謂的「性向」,是代表較明顯區分的專業發展潛能。這兩種能力均可以透過標準化的程序,客觀的測量與比較。輔導室在同學高一下學期初實施的「性向測驗」就是在測量性向,而其中的「語文推理」加上「數的能力」則可以用來表示一般所謂的智力。
  此外,「學業成就」或「學科成績」則是指在某段時間,在某一學科上的學習成就,所代表的就是後天的努力程度。在查閱「智力」結果時常會發現大部分智商高的同學,在學業成績的表現亦良好;但有些智商平平,學業成績卻很好;或智商高而學業成績卻不佳的情形。這種種情況說明先天的資質一定要加上後天的努力培養,否則兩者是無法互相平衡的。所以「智力」、「性向」、「學業成就」三者是衡量選課、選組的第一個考慮因素。

2.
興趣
  我們常常會表示對某些事物感興趣,而對某些事物不感興趣,究竟「興趣」是甚麼呢?
  興趣是個人的喜好,不同於能力,是後天學習的結果,輔導室在下學期實施的「大學中心興趣量表」就是測驗興趣。興趣可以激發個人去從事某項活動,但其結果不能預測個人的性向、也不能預測職業的成功。因此再孩子表示對某一科系或職業「感興趣」時,其取決條件就在於對該科系或職業是否有相當程度的瞭解。例如:當孩子表示對「建築系」感興趣,將來想要成為一位建築師時,如果只是因為孩子喜歡欣賞美觀的建築造型,而忽略的平日對數學的厭惡,那麼所做的選擇將來難免就會造成遺憾。

3.
自我期望
對自己的認識與期望也會影響選課、選組時的決定;而個人的自我期望則往往受以前的生活經驗及學業成就所影響。例如:一個父母均為教師的同學,可能期望自己將來也成為老師;而一個數學及基礎理化都表現突出的同學,可能偏向於選擇理組;反過來,一個在國文、史地上表現優異的學生,有可能傾向於文組的選擇。當然,自我期望可能愈高,也愈會要求自己所做的選擇能符合自己對自己的期望;相反地,成就動機較弱,可能自我期望也較低,因而往往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
4.
性格
  性格是個人各種行為特質的總合體,包括了行為方式、態度等,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其獨特性,同學若能依個人性格的獨特性去發展,成功機會才會比較大。例如:一個社會活動性較高的人,可能較不耐於精密、安靜的研究工作;而一個社會性低且怯於與人周旋的人,則不適合從事交際性的工作。此外,個人作決定時是把責任加在自己身上?或是推在他人身上也會有影響。通常依賴性較強的同學,往往會要求父母、老師或同學幫忙提供意見並作決定,也較易在將來萬一學習欠佳時,把責任推給別人。而依賴性較低,也願意為自己做決定的同學,則在聽取各方面意見、蒐集各種有關資料後,較能勇於做自己的選擇,並為選擇後的目標全力以赴。
5.
對所選課組的瞭解程度
  決定目標前,對該目標有明確的認識與瞭解是致勝的關鍵所在,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即是。因此,決定進入理組或文組,甚或決定科系,都必須對其內容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才能有助於選擇。此外,輔導室的『生涯資訊室』蒐集了許多大學院校科系資料及就業資訊均置於資料櫃架上,採開架方式請同學主動參閱。另外,家長與同學更可積極的經由請教師長校友、實地參觀大學或參加寒暑假大學營隊等方式,對選擇之類組、科系有更深的認識。


二、環境因素
1.
來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了父母的期望、家庭背景、社會地位、手足間的模仿和競爭等。母的期望是同學在選課時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在個人無法或不願與父母期待一致時,更容易產生親子間的衝突,造成不快的情形。父母嘗試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希望,溝通彼此間的觀念,或試著理解孩子的立場和期望等方式,將會促使雙方更能彼此瞭解並減少差異。而若是家中兄姊、親戚均考上理想大學,以致造成個人選課及學習壓力時,父母更應協助孩子適度衡量自己的情況,是積極努力提高學習動機向他們模仿看齊?或是降低標準讓孩子依自己的學習習慣及目標而努力?一味地要孩子遵從的結果,非但無法讓孩子瞭解,反而可能導致更不愉快的結果。
2.
來自學校的因素
  這個因素包括了老師的指導、同學的討論、競爭,甚至同學彼此間友情的影響。例如:有些同學會以為成績優異才能唸理組,成績不佳的只能唸社會祖而表現得自恃或自卑,以致造成本身心理的不平衡。此外,有些不正確的觀念可能是由同學討論中得來的,有些同學甚至是為了班上其他同學都選理組,為爭一口氣而勉強自己唸理組;或只是為了跟一群好朋友編在同一班而做相同的選擇。這些都是父母在引導孩子做選擇前要思考清楚並儘量避免發生的。
3.
來自社會的因素
  社會價值觀以及社會期許、人才供需狀況、職業發展趨勢,往往也會影響到同學或父母做選擇。例如:有的同學以為當醫生、學理工較高尚,社會地位較崇高,而強迫自己唸理組;有些則認為從商較易賺錢,較有發展前途,以致放棄了自己原來的理想;或是猶豫於目前服務業行情看漲,專門技術人員吃香,是否應隨潮流走呢?因此,面對這些選擇衝突時,同學或父母應先確定自己的價值觀,協同孩子訂定自己的目標,然後慎重做決定。
 

如 何 協 助 孩 子 選 課 選 組
  了解選課選組應該考慮的因素之後,請家長想想孩子們做好選組的準備了嗎?在此提供一些想法與建議,供家長參考。
1.
了解孩子是否有選組的困擾
  如果發現孩子有選課選組的困擾,先請孩子閱讀「高中選課選組手冊」,填寫手冊上個人必備的相關資料。問題若是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可請孩子主動到輔導室參考心裡測驗結果並請教輔導室老師;也可請孩子主動請教導師或任課老師,就師長平日對自己的觀察與了解,提供選組的建議;家長也可就自己對孩子的瞭解,給予指引,惟應避免主觀的認定。
2.
協助孩子擺脫困擾,得到寬廣的發展空間
  有些社會價值觀過於主觀,並不尊重個別差異,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例如,南聲唸理組,女生唸文組;文組比較沒出息,理組比較有前途。適時地協助孩子察覺自己的價值觀帶來的不利影響,突破受困的框架,可以得到寬廣的發展空間。
3.
提醒孩子多加利用學校及社會資源
  孩子可以經由各種探索活動、同儕的回饋和老師的觀察逐漸瞭解自己;也可透過升學資料、大學科系介紹、生涯資訊網站等來了解學系學習領域與洞悉社會脈動。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中,若被動的等待師長給予資訊,往往會錯失良機。惟有善用多方資源,在面臨各種轉變時,就可以將自己裝備的更完善。機會往往是給充分準備的人。
4.
尊重孩子的決定
  選組是孩子升上高中後的重大決定之ㄧ。在決定的過程中,可以適度地開放一些生活領域讓他們自由的學習,增加對工作或職業生活的了解。過多的限制或保護可能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如果孩子的決定與自己的期望相左時,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充分溝通,尊重孩子的決定。

Coptright © apomist. All Rights Reserved.


@